发布时间:2025-05-20 15:44:00     浏览:次
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
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(如色、香、味)或满足防腐、保鲜、加工工艺需求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。根据功能不同,主要分为以下类别:
防腐剂:抑制微生物生长,延长保质期,如苯甲酸钠、山梨酸钾(用于罐头、调味品等)。
抗氧化剂:防止脂肪氧化变质,如维生素C、BHA、BHT(用于油脂、含油食品)。
着色剂:改善食品色泽,如柠檬黄、焦糖色(用于饮料、糖果)。
调味剂:增强风味,包括甜味剂(阿斯巴甜、安赛蜜)和鲜味剂(谷氨酸钠)。
增稠剂/稳定剂:改善食品黏稠度,如明胶、卡拉胶(用于果冻、乳制品)。
膨松剂:使食品蓬松,如碳酸氢钠(小苏打)。
乳化剂:稳定油水混合物,如蔗糖脂肪酸酯(用于冰淇淋)。
酸度调节剂:调整食品酸碱度,如柠檬酸、乳酸(用于饮料、发酵食品)。
使用规范与安全性
食品添加剂需符合国家标准(如GB 2760-2024),基本原则包括:
不应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;
不应掩盖食品腐败或质量缺陷;
在达到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量。
合法使用的添加剂需经过风险评估,但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添加剂较少或无添加的食品。
其他常见添加剂示例
营养强化剂(如维生素D);
加工助剂(如不溶性聚乙烯聚吡咯烷酮,用于饮料澄清);
香料(天然或合成香精)。
注:新版GB 2760-2024已于2025年2月8日实施,替代2014版标准。